第二百七十六章 稻草固沙(2 / 2)

居委会打听情况,听完工程说明就有人问“稻草固沙?噶尔穆这里去哪找稻草?”

居委会的大姐喊道“你们都别嚷了,哎呦妈呀,我嗓子都哑了。

我最后再说一遍,听不明白的找明白人去问。

稻草固沙就是把稻草埋进沙子里。

路线从过了噶尔穆河开始,顺着正在修的噶甘公路,一直把稻草埋到甘森湖。

具体要干多少活我可就算不清了。

这个活好干,路两边专门有人打尺放线,已经圈定了施工的范围。

你们过去后,按照的间距,用铁锹把沙子挖开,稻草埋进去多一半就算合格。

一亩地按块钱结算,据说俩人搭手一天就能完成亩地,一人能赚块工钱。”

有人问“我们这儿哪有稻草?”

社区大姐说“人家早就把稻草运过来了,堆在将军楼那边。

稻草已经堆成了山,据说是从海边运过来的。”

将军楼,过去是噶尔穆市第一座二层小楼,就矗立在噶尔穆河的东岸。

这栋二层小楼建于年月,那年国家正在修从西青到唐蕃的公路,噶尔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生了巨变。

将军楼的将军,说的是木胜忠,他被称为青蕃公路缔造者、噶尔穆的奠基人。

多年前,木将军带着运输队支援唐蕃,他的队伍出了多名干部外,还有上千民工、两万多头骆驼,带着大量的粮食和军需物资从湟中那里走过来。

为例避免陷入沼泽,需要确定行程路线。

人们从一张旧地图里看到了噶尔穆三个字,它的位置就在图中的一条河边。

据说当年旧军阀曾经在这里修过路,应该相对好走一些。

木将军身先士卒,带领小分队探路,走了几天也没找到路,也不知道那里是噶尔穆。

于是在一天晚上,大家在河边安营,木将军大手一挥“我们的帐篷扎在哪,哪就是噶尔穆。”

于是当晚他们扎营的顶帐篷就成为噶尔穆的雏形,从那之后,这里成为唐蕃运输总队噶尔穆站,驻站的十几名工作人员成为第一代噶尔穆人,那条河就被命名为噶尔穆河。

几年后修建了二层小楼,木胜忠将军经常在这里办公。

至于望柳庄也有典故。

年月,木将军再次回到噶尔穆,这次他带来了多名工兵和民工,目标就是在雪山高原筑路。

他在路过湟中市时,安排人买了棵柳树苗,到了噶尔穆时栽在了兵站周围。

从那天开始,木胜忠带着大伙,用个月零天的时间,把公路修到了唐蕃的日光城。

当年的青蕃公路总长公里,路基宽米,平均海拔在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通往唐蕃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

公路修通后,木胜忠给民工们发了工资,放了几个月长假,还跟大家说“回家后不想回来的,就不用回来了。”

几个月过去,当一年前栽下的柳树返青时,回老家探亲的人们又回到了噶尔穆,这回已有人携妻带子。

问他们为什么又回来,他们说“舍不得离开公路和噶尔穆”

于是,村落、农场开始在戈壁荒滩崛起。

望柳庄就是当年栽种柳树的地方,也是噶尔穆第一个建制村。

在这里,柳树跟第一代格尔木人同样受到人们的敬重。

据说当年曾有棵柳树枯死,被木胜忠埋在河边沙滩上,还举行了葬礼。

没想到第二年,经过一次干死的墓柳竟然发芽吐绿。

岁月消逝,望柳庄前的柳树越来越多,杨柳成林,浓密成荫,而栽下他的人却渐渐老去。

年月,木胜忠老将军逝世。临终前,他留下遗言把骨灰撒在昆仑山上、沱沱河畔。

子女们按照父亲的遗愿,一个多星期后捧着他的骨灰来到了噶尔穆。

格尔木的干部河群众在将军楼前为木胜忠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听说老将军的骨灰要撒在青藏路上,沿途的司机还主动把车全部停下,鸣喇叭分钟。

他们都知道,碾过的这条路是老将军带人修通的,这是一条有魂、有根的路。

现在,将军楼前的广场人头涌动,望柳庄社区再次繁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