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合作 鸡娃(2 / 3)

平公主竟然能在宰相议事时蹑足旁听,必定是已经取得皇帝的俯允,终于有了参政的资格。当然这也不算稀奇。他狄仁杰拜相后朝中势力大变,皇帝必然要援引亲信入局加以制衡。但好巧不巧,太平公主首次参与政事,却偏偏是在他与皇帝君臣独对之时!——太平公主辅政是源于他狄仁杰的举荐,太平公主入朝是因他狄仁杰与皇帝议政而始;请问太平公主和他狄仁杰是什么关系?这才是真正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政治脉络,从此狄相公在朝堂上便会天然的被视为太平公主一党,再也不能撇清干系;以而今这这微妙暧昧而又莫名其妙的局势看,即使狄相公辩驳一千次一万次,恐怕朝野上下也不会有人信他半个字!说实话,连狄仁杰自己都不可能相信这样的鬼话。狄仁杰在电光火石间意识到了这点,于是他脸色迅速的变绿了。·不过,虽然狄相公的脸色由白而绿,由绿而黑,被皇帝甩来的这口莫须有的大锅噎得说话不能。但跪坐于地的太平公主却还是一脸茫然——半个时辰前她被皇帝召来后藏于屏风之后,但全程只听到了君臣之间云深雾罩不解其意的几句往来交锋,而今被皇帝骤然唤出,她脑子里犹自一头雾水:发生甚么事了?!皇帝侧首看着爱女,手执如意敲击方桌,语气不徐不疾,仿佛循循善诱的教诲:“听清狄公的话没有?”太平公主赶紧俯首:“听清了。”“只是听清了么?”皇帝的声音陡转严厉:“听清之后还要细想!你昨日向朕举荐人才,举荐的都是些什么人物?宗楚客,宋之问,这样的货色也能往朝堂上引么?朕今日召狄公议事,便是要让你亲眼看一看,真正的宰相是什么样子!”太平公主惶恐伏地,额头不由渗出了汗珠。十数日之前,皇帝向她提供了参政厮杀与退隐平安的两条道路;而反复思虑之后,太平公主终究不能遏止心中熊熊权欲之火,到底是私下谒见了母亲,请求能有一个参与朝堂的机会。要插手政事就得有呼应附和的帮手。太平公主绞尽脑汁斟酌良久,终于从夹袋中摸索出了宗楚客宋之问这一对大贤之士,暗自以为得计——当日皇帝以天后身份秉政,便是依仗着北门文学之士来料理政务;而这宗、宋二人的文采,恰恰在朝臣中卓然特异,独树一帜;她若选用此二人,岂非也是萧规曹随,效法母亲昔日的善政?当日名单递上去之后,皇帝只是略略扫过,并无什么表示。但而今女皇骤然开口,声色俱厉,才终于发泄出了积蓄数日的怒气:这种货色你也敢选吗?!朕任用武家那些废物点心,是迫于无奈不得已为之;你又是怎么精挑细选,才从偌大朝廷中准确挑出这些垃圾的!——当然,皇帝明白,这委实也不能太责怪她那宝贝女儿。毕竟,能拉下脸来谄媚权贵,靠着裙带攀援附上的大臣,又有几个能有真才实学?如陈子昂等文采治才兼备的贤良,人家对朝政自有坚定不移的执守,岂是一个公主所能轻易罗致的?她只能无声叹了口气,回望垂首肃立的狄仁杰,用意已经昭然若揭——既尔太平公主实在挑不出好的人手,那么狄公这位真宰相怎么能袖手旁观,不帮上一帮呢?可任凭皇帝反复以眼神示意,狄公却依旧不言不语,纹丝不动,安稳变如泰山,仿佛只是一个全程旁观的纯粹背景板而已显然,在意识到自己悄无声息被皇帝摆了一道之后,狄公已经在无语与郁闷中迅速找准了己身的定位:所谓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任凭你至尊母女如何表演,咱这宰相统统来个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牛不喝水强摁头,皇帝管天管地,还能硬逼着宰相奉承太平公主不成?皇帝凝视宰相许久,眸色渐渐深沉。她与这些贤臣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委实是太明白彼此的套路了。皇权固然高高在上,却并非无远弗届无所不能,一旦这些贤才表现出这样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即使强势如她,往往也无可奈何。毕竟是刚任命的宰相,事关朝政大局,绝不能随意置之重典;而皇帝惯用的高官厚禄 ,则对这号人物基本无效。毕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女皇眨了眨眼,平静开口,若无其事的转移了话题:“眼看着也要立秋,到京郊祭祀稷神的人选也该定下来了。魏王这几日病得实在不轻,一两个月里未必能起身。朕的意思,恐怕只有在近支的宗室中挑一位好的来代行仪式。”这句话平平一出,皇帝抬眼瞻望,果然看到狄仁杰衣衫一颤,神色之间微有动容。——什么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非是没有戳到真正欲罢不能的痒处而已!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每年立秋于京郊祭祀稷神祝祷丰收,是朝廷极为重大的典礼;仪式上诸邦使节与贤达高士随同观礼,是昭示朝中风向极为重要的场合。自数年前皇帝废黜亲子手握大权以来,为了潜移默化的抬高武氏的地位,都是武承嗣兄弟主持祭典。而今魏王被皇帝钦定为“生病”缺席,那风向已经是不问可知了!狄仁杰垂目敛容,闭口不语,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心中却波涛汹涌:显然,皇帝贬斥武承嗣便等同于贬斥武家,贬斥武家则李氏便必青云直上;既然魏王已经“病重”,那么主持稷神祭祀的便唯有李家人。李家人——该选李家的谁呢?皇嗣李旦?决计不可!皇嗣的身份太过微妙,必然招致皇帝莫大的忌惮。皇嗣诸子?且不论诸子尚且年幼,便是皇孙的爵位,也实在不够高贵,撑不起祭祀的场面。思虑至此,答案便呼之欲出。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