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英魂忠骨,薪火相传(3 / 4)

外。

只见那方落成的英魂殿外除一忠义碑外,另有一丈许高台。

此时那高台之下密密麻麻地跪着百余名奄奄一息的匪人。

许奕脚步不停直奔高台而去。

百余息后。

许奕立身于高台之上,随即望向抬棺而立的辛思玄、屈宝田等三十二位身着全副甲胃的将领。

“落棺!”

许奕面色严肃道。

“遵令!”

辛思玄、屈宝田等三十二位抬棺将领闻言缓缓落下四卒棺椁。

“英魂殿开!灵牌四至!”

许奕缓缓转身,面朝英魂殿朗声道。

话音方落。

英魂殿紧闭的厚重殿门被人自内缓缓打开。

四名身着老旧甲衣,满头皆白发的老卒手捧一白布所蒙牌位自英魂殿缓缓而出。

四人虽老迈,但行走之间步伐却格外地稳健。

且四人腰背笔直程度完全不输寻常年轻人。

“正德三年燕王大营老卒李尚象携同族英魂李长山之位,拜见燕王殿下!”

“正德八年燕王大营老卒关庆福携同族英魂关荣昌之位,拜见燕王殿下!”

“正德十二年燕王大营老卒裴承裕携同族英魂裴晋之位,拜见燕王殿下!”

“正德十五年燕王大营老卒毕鸣携同族英魂毕福江之位,拜见燕王殿下!”

四名白发苍苍的老卒手捧牌位立身于四卒棺椁之前,面朝许奕恭敬行礼道。

漠北决战之前。

匈奴隔三差五挥师南下劫掠。

家国危难之际,自有勇士舍命报国。

数不清的燕地热血男儿抛头颅、洒热血地谱写出一章章或悲壮、或激昂的英雄篇章。

而李尚象、关庆福、裴承裕、毕鸣四人好似一个时代的缩影般自英魂殿内而出。

当李尚象四人手捧牌位立身于四卒棺椁前自报家门时。

数不清的王大营士卒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颤栗,身躯微颤。

略显喧嚣的风儿天边而至。

拂过庄严肃穆的英魂殿。

吹动高台之上许奕那满是威严的九旒九章亲王冕服。

带起燕王府属官们手中的招魂幡。

掀开了老卒双手捧至怀中的牌位蒙布。

最终落入王大营每一位士卒心间。

偌大的王大营内。

一时间除略显喧嚣的风声外再无他声。

数不清的王大营士卒死死握紧手中兵刃,微微颤栗着身躯,双目赤红地望向手捧四卒牌位,立身于四卒棺椁前的四名老卒。

那是一种无言的新老交替、薪火相传。

交替的是新老两个时代。

相传的是死战不退的精神!

数十息后。

数不清的王大营士卒默默抬头望向立身于高台之上的那道身影。

那道身影头戴九旒冠,身着正黑色亲王九章冕服,腰悬漆黑长刀。

那道身影是他们的王。

是立下居养院,使无数孤寡老卒老有所依的王。

是立下英魂殿,使马革裹尸者魂有所归的王。

不知过了多久。

许是半刻钟。

又许是两三息。

喧嚣的风儿再临王大营。

风儿轻轻拂过之际。

一个又一个整齐划一的方阵如风吹麦浪般‘倒’了下去。

“王爷!”

“王爷!”

“王爷!”

数不清的王大营士卒手持长枪利刃,面朝丈许高台再度单膝下跪。

许奕立身于丈许高台之上。

任风儿轻轻拂过其眼前旒珠。

目光自巍然不动地望向下方那一张张涨红的脸庞。

数日前悬于头顶之上的那柄双刃剑,自此刻其彻底化身为一柄人世间最锋利的刀。

稳稳当当地落于许奕手中。

“众将士免礼。”

数息后。

许奕略作定神,大袖一挥朗声道。

“谨遵王令!”

手捧四卒牌位的老卒缓缓起身。

“谨遵王令!”

立身于四卒棺椁两侧的金刚以及手持招魂幡的燕王府属官们缓缓起身。

“谨遵王令!”

数不清的王大营士卒缓缓起身。

待所有人皆起身后。

许奕拔出悬挂于腰间的斩渊刀。

刀锋指向跪俯于高台之下的百余名贼人。

“刀斧手听令!刃起!”

许奕面色严肃地沉声下令道。

“刀斧手谨遵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