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新帝问计(1 / 2)

户部断了前线大军的粮草供应?

这倒是让楚宁万万没有想到的事。

行军作战最怕粮草不济,否则军队立时就乱了。

户部此举,显然是受了康王的意思。

楚宁眉头紧皱起来,脱口说道:“户部这是想干嘛?难不成这是要逼反王潜不成?”

范畴瞟了一眼楚宁,也是推心置腹说道:

“自韩国舅处刑后,户部就掌握在了康王手中,皇上的小金库已经负担不起前线的军需开支了。”

这件事楚宁也是知道的,当时天泉山庄找到的藏匿库银以及查抄官员的脏银、清缴盐税所得钱财都是直接入了内库,也就是皇帝的小金库。

主要是因为当时唐帝李淳根本不相信户部,所有军需物资都直接绕开了户部,由唐帝直接负责。

户部便由康王举荐的杨介和担着,可现在唐帝李淳已经死了。

王潜北伐每个月所需银两大概是一百一十万两,也已经让内库见底了。

这也是李贤上台后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没钱!!!

说到底,现在要想法子搞钱,可前线的军需物资还得靠着户部去办。

做皇帝的没有银子,即便是一国之君也没有底气。

范畴想了想,又说道:“另外,现在全国各州府衙都有大旱奏报,朝廷还要筹款赈灾,这也是户部一直抓住没钱的理由,以此断了王潜的军需。”

楚宁这时真的有些惊了:“前线大军一旦断了军需,军心就散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是啊!”范畴叹息一声,“你也知道的,朝中一直有人不同意北伐,现在更是抓住机会劝谏皇上,与党项人议和,就连左相都是这个意思,认为现在藩王之乱已经平定,应该着重推行新政,发展国力,而不应该对外发动战争,反而左相还说,现在还应该整编军队,裁撤士兵。”

楚宁一改往日的平和,咬牙切齿,大声喝道:

“这帮家伙,心中永远只有自己的利益!”

范畴也是十分气恼,与楚宁对视一眼,没有吱声。

楚宁沉默了一会儿,望着范畴说道:

“那现在皇上是什么意思?”

“皇上现在也是十分头疼,就是想让你想想法子,皇上说了,先帝在位时便十分信任你,而且你还是先帝钦定的托孤大臣之一,希望你能为皇上分忧解难!”

楚宁被这话说得心里一动,他也没有想到,先帝离世时,除去康王和左相,还曾选定了他作为托孤大臣,领衔了一个太子太保衔。

这玩意说起来也就是个虚职,毫无实权。

算是拥有极高的名誉权。

望着范畴,楚宁一字一词说道:“看来如今之计,只有投靠康王了。”

“什么?”范畴脸色一沉,“你是说你要投靠康王?!”

楚宁的脸色也是立刻严肃起来:“如今康王的权势太大,要想解决前线的军需,必须得到康王的支持才行……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

“对了,还有一件事我得告诉你。”

“何事?”

范畴压着嗓音说道:“皇上近日让我私下在彻查工部员外郎杨涟在京都私购、私设娼寮的事。”

“杨涟是谁?”

“杨涟乃是户部尚书杨介和长子。”

楚宁想了想,看来皇上也是有心想动一动户部了!

……

……

天空黑压压沉了下来。

然而,皇宫里除去主道上点着灯笼,原本该点灯笼的地方如今都没点上。

楚宁正跟着小笛子往御书房走去,忍不住低声问道:

“公公,怎么这些灯都没点上呢?”

小笛子瞧也不瞧,柔声说道:“这都是皇上特意嘱咐的,以后宫里一切都要节俭,像这种不必要的就尽量不要了。”

原来如此!

看不出这李贤还真是以身作则啊!

楚宁嗯了一声,没有再接话。

此时李贤正在翻看关小鹏赈灾的奏报,待到看完奏报,李贤顿时大喜道:

“这个关小鹏,短短时间内便能调动商贾们筹集起钱粮,妥善安置难民,还真是难得的人才!!!”

海德旺微微颔首,接言道:“是啊!先帝在位时,就常夸赞这个关小鹏,说他乃有宰辅之才。”

对于海德旺的话,李贤十分赞同,接着把头转向了海德旺:

“这个关小鹏也是从庆州府青山县出来的吧?”

“是。”海德旺道,“关小鹏乃是去岁春闱的会元,后参加殿试获得了一甲探花,因其性格锋芒,不善结交便一直在翰林院做编撰,直到上将军向马常波推荐到了兵部职方司任职。”

“看来此人是真有些才华的,只是现在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