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肺腑之言(1 / 2)

之所以施行六年义务教育,自然是为了减轻朝廷财政压力。

这也是李贤之所以骇然的主要原因。

楚宁对此也做了解释,大意是朝廷拨款费用,主要是针对工本费和学杂费,至于学员食宿费用还是需要自行承担的。

虽然开此例,其实真正愿意到学堂读书的人其实并不会多。

还是那句话,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底层老百姓家的孩子根本做不到脱产学习。

不过这样一来,至少也能给那些底层家庭的孩子打开一条晋升的通道。

如此聊到了深夜,楚宁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所了解的那一套教育制度给说了。

李鸿仑本就是聪明人,平日里也是在思考这些问题。

这时候听过楚宁的想法,就像是彻底打开了一扇被思想禁锢的门,心里对于革制也是有了个大致的想法。

这时只听李贤开口说道:“两日后便是岁末朝会了,朕希望李先生能在朝会上提出科举革制的应对之策。”

李鸿仑当然知道皇上的意思,先是暗示想让左相做媒娶自己的长孙女,现在又提及要自己提出科举革制,这是有意在拉拢自己了。

“皇上放心,臣这两日会召集翰林院提出一个初步革制策略,当然,会结合到楚大人今夜所说的一些教育理念。”

“如此就好!”

李贤说着,目光又落向了李鸿仑,表现出一副格外严肃的表情:

“另外,关于来年春闱,朕想着不再由礼部主持,而准备交由李先生作为主考官,由楚卿作为副考官。”

李鸿仑听闻倒是显得十分镇定,可楚宁却完全没有想到皇上让自己主持科考,还做副考官。

说起来,他哪里懂这个啊!

“皇上,这论提供主意想法,我倒是可以试试,可这主持科考,我只怕是不堪大用啊……”

“你先听朕说完。”

李贤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楚宁的自谦:

“朕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让你们二人从朝廷任人唯贤出发,选拔出一批真正优秀可用的人才,这些年礼部选拔的人全成了他们的门生故吏,这朝廷倒像是给他们开的了。”

提及这件事,李贤整个人脸色黯然,显得是极其愤慨:

“当然,朕如此做,必然会引起礼部的质疑声,可为了堵住那些反对者的嘴,你们二位更是务必要做好这件事。”

李贤此话一出,李鸿仑和楚宁都是大吃一惊。

别打量着皇上年龄不大,刚登基不久,可朝中的事似乎都很清楚。

而且这一举动,更无疑向文武百官释放出一个信号。

那就是这朝廷是由皇帝做主,礼部也应该听皇帝的,而不是其背后的康王。

皇上都这样说了,庄舟也不好再拒绝了:

“不过皇上,现在我可以暂时代劳此职,等到有合适人选,还是得让专业的人来做此事。”

李贤这时脸色终于好看了一些,目光看向楚宁点头答应下来。

“记住了!两日后的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们奏请此事!”

“喏!”

楚宁应声点头。

……

……

从御书房出来,天已经大亮了。

即便是青壮如楚宁,也有些吃不消,更何况已年过花甲的李鸿仑了。

这时两人都是接连打起了哈欠,一路裹着披风往宫外走去。

“楚大人,我是万万想不到,你年龄不大,见识却甚是深广,可真是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啊!”

李鸿仑一心就对楚宁很是欣赏,这时也是毫不掩饰的大加赞许。

只见楚宁脸色掩饰不住的尴尬,呐呐说道:

“李先生谬赞了,我也不过是不切实际的泛泛之谈。”

“是啊!”

片刻后,李鸿仑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其实就你昨夜所提出的教育理念,虽然很多目前看来很是不切实际,可仍然不失为治国良策,只是眼下每一条施行起来只怕都会是阻力重重。”

楚宁听了也没有多说,毕竟这些东西他太过熟悉,而且已经经过时间验证,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那科举革制的事,就多多劳烦李先生了,出谋划策我倒是可以提上一些想法,可具体如何施行,这我不太擅长。”

李鸿仑笑说道:“这个你不必担心,我自会领人去做。”

两人一路相携走出了宫门,迎接李鸿仑的暖轿早已等候在门外,李鸿仑却没有立刻朝暖轿走去,而是看向楚宁问道:

“楚大人,有些话我想同你讲一讲。”

看李鸿仑这样子,楚宁知道,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嘱咐了,立刻严肃了面容:

楚宁脱口说道:“李先生请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