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使团觐见(感谢踏雪寻梅他在那的(1 / 2)

北狄使团递交鸿胪寺名单,前后合计一共一百二十一人。

这些人刚入京都,范仲便亲自安排进了鸿胪寺和驿馆入住,并由马军司骑都尉夏何良亲自安排禁军护卫。

这足以看得出唐国朝廷对北狄人的重视。

当然,也主要是为了这些家伙不出意外。

因为现在京都的气氛很是怪异,不仅是文人仕子们对这帮外番恨得牙痒痒,就连京都百姓们都是议论纷纷,私下里说些打死狗子的狠话。

如今北狄使团抵达京都已有好几日,可除了入京那天,范仲出面接待了一次,之后几日便再也没有露面。

北狄使团正使乌木格倒也毫不在意,就领着人在京都四处闲逛采购。

此次南下唐国京都,他们不仅是为了来朝贺新皇登基,还有考察中原的任务,比如唐国的文化、饮食、建筑、手工业,以及茶叶、瓷器、丝绸等。

时间过得很快,乌木格每日里领着人出门采购,不过几日便是买了几大车东西,除了前面提到的,还有京都出产的纸张和铁器。

这些东西对于草原人民来说,是极其珍贵的。

然而,如此又过了几日,转眼间便已经是二月初春了。

这些日子里,鸿胪寺不时会派出官员前往北狄使团的驿馆寒暄一番,可关于迎娶延庆公主的事却是只字不提。

对此,北狄使团的接待人员非常恼火,他们认为北狄已经成为了唐国的盟友,应该无条件答应他们的要求。

然而,范仲并不想就此屈服。

他坚持以谈判为手段,试图争取更好的条件。

可乌木格摆出一副强硬态度,提出要面见唐国皇帝,觐献北狄可汗的贺礼。

范仲无法再做阻拦,只得入宫请旨,李贤也知道这件事是拖不过去的,决定在二月初二龙抬头这日,召见北狄使团代表。

二月初二日,太极殿。

阳光早早地铺洒下来,萦绕在大殿之外。

此刻,李现正端坐于御台之上,听着堂下文武百官们的朝事奏报。

不过今日堂下却少了一人,便是康王,他已染了重风寒,并没有参加今天的朝会。

今日朝事好些都是事先就知道的,现在不过是再拿出来商议一番,走过流程便要施行。

可谁知,一件事关凉州雪灾,造成大量灾民流离失所,最后发生了动乱的事震惊朝野。

当地县衙竟是期满不报,以致于流民向外地流动,造成混乱,当地官员知道瞒不住了,才向朝廷奏报。

消息今早才传回京都,还在一刻钟前,才由左相余天正当朝奏报。

李贤得知后顿时勃然大怒:

“你们,还有你们,就是这样上下其手欺瞒朕的吗?啊?”

李贤气得是直接将手里的奏折,狠狠朝着堂下砸来。

这时百官们都是黯然地低下了头,余天正见状,只得出班奏对道:

“皇上,凉州的雪灾年年都有,去年入冬前,凉州府衙便已呈报已有预防雪灾的方案,可谁知昌松县县令杨肃为修建自家院子,私自挪用了赈灾银,以至于雪灾时,县衙拿不出银两赈济灾民,才闹出了百姓动乱造反的事……”

“够了!”

李贤喝断了余天正的话,没让他再继续说下去:

“朕早就听说,这个杨肃一向欺压百姓,大肆敛财的朝廷蠹虫,谁来告诉朕,杨肃是何人举荐的?”

百官们头压得更低了,他们怎么会不知道这个杨肃是何人啊!

事关杨肃此人,也算是个名人了。

早年在京都时便因一篇文章名震京都,此文中杨肃对朝廷弊政剖析得十分透彻,认为外戚干政必将导致祸国殃民,朝廷动荡,当时就被韩世荣打压下了大狱。

直到韩世荣死后,余天正升任左相,杨肃才被释放出狱。

余天正将此人引以为自己,杨肃也是顺杆就爬,索性拜了余天正为恩师,二人行了师生大礼。

此后余天正将此人安排到了凉州昌松县磨炼,推行新政改制。

可谁知,这才不到半年,就在杨肃治下发生了流民饿死,引发动乱的事情来。

百官们此时不说,余天正也只得自己出来承认:

“皇上,杨肃乃是臣的学生,臣有失察之罪!”

其实这关系,李贤已经早知道了,此时拿出来在朝堂之上说,不外是想打压一下余天正,再给在朝文武官员们敲个警钟。

“好了!现在不是追究谁责任的事,眼下当务之急,是尽快筹措粮食赈灾,安抚流落在外的流民,不要再让他们四处闹事,造成混乱。”

“是,皇上所言甚是。”

“另外,即刻下旨把杨肃的家抄了,所有家私罚没,合并折算变卖,所得银两,全部拿出来赈灾,朝廷必须即刻派人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