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我的同学何风(1 / 2)

路过同仁堂的时候,何风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想要去拜访一下。他想着,万伯伯的病情应该让万萍萍知道。很多时候,老人们总是会隐瞒自己的病情,直到最后遗憾地离开。主要是万伯伯的病情已经开始好转,有些话由乐老爷子说出来,效果会比何风说的更好。萍萍姐这整天嘻嘻哈哈的,是该懂得一些事情了。

于是,何风带着万萍萍拎上一些礼物走进了同仁堂。这让万萍萍感到有些困惑,不知道何风为什么要带她来药铺。

“来来……”看到何风到来,乐老爷子非常高兴。然而,他首先拿出的并不是关于万伯伯病情的报告或是神奇的药丸,而是今天的报纸。

在《青年报》的头版上,入眼是一篇标题为《我的同学何风》的文章。他感到有些好奇,因为他明明拒绝了采访。他和万萍萍一起快速地翻看着报纸。

《青年报》的头版刊登着一篇标题为《我的同学何风》的文章。何风感到更加好奇了,明明他拒绝了采访,怎么还会有写他的文章?他忙接过报纸,和万萍萍一起翻看。

引言部分写道:“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红星》的作者何风,他是这样说的:‘我觉得这没什么好采访的。写歌是因为机缘巧合,能被大家喜欢我也很惊喜。学习还能有什么,唯有努力。’但是在他的同学口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何风。”

何风转学来到新的学校后,他很快融入了新的班级。同学们都感到他很特别,与众不同。张永杰是何风的同桌,他对何风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我永远忘不掉认识他第一天,他劝我好好学习。他告诉我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白临鹏和何风是好朋友,他对何风的评价充满了敬佩:“何风很大气,从不和别人计较,他说过分的计较只会拉低自己。”这句话让白临鹏受益匪浅,他学会了宽容和豁达。

封虎说:“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我心中,他永远值得信赖。”

除了三小之外,其他同学也对何风赞赏有加。

魏亮说:“何风是一个非常独特和引人注目的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使他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韩老师也对何风的聪明才智和努力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何风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才华横溢的人。他在学校里表现优秀,总是名列前茅。他的思维敏捷,富有创造力,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何风对许多领域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乐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李媛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她对何风的努力精神深感钦佩:“我知道何风有多努力,你见过凌晨四点的首都吗?”原来,何风常常在凌晨四点就起床学习,这种努力的精神让李媛自愧不如。

除了同学们的评价外,记者还从白临鹏同学那里摘抄了何风的笔记。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错误也不例外,将一个自己的错误记录下来比记录十个正确还重要。”——记错本。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物总有普遍联系的规律,一点点归纳总结总让我们走得更远。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则让我们更省时。”——读书笔记。

“要学会用新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发现新的方法。”——一题多解。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肯定而曲折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充满挫折的过程,进行下去才有收获,放弃就是0。量变积累质变。”——天道酬勤。

最后,文章以一段感人至深的话结尾:“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他帮助班上的后进生从倒数几名进步到前十名。我想,已经不需要我去描述他是怎样一个人。只是在这里恭喜何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全科满分的好成绩。我想有何风这样一个同学,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何风这样的同学。最后将何风新写的歌词抄录给大家,《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后面还附了一张不知从何处得来的何风的照片,背景是京大图书馆,照片中何风神情肃穆、认认真真的在抄写笔记,他身后一排排的书架……

何风也不以为意,以为是哪个学长不小心拍到的。说起来这算是他来首都后第一张照片了……

然后是评论员文章:“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有人在说,但是有人在践行。有人说革命已经成功,我们是否还需要马克思主义,今天何风告诉我们……”

——

何风看完这篇报道后,抬起头呼出一口气,感到有些无奈。他心想,这难道是一种捧杀吗?把他捧得这么高。

乐老爷子看到何风竟然不高兴,有些疑惑地问道:“怎么了?被点名表扬还苦着脸?”

何风苦笑回答:“压力山大。”

乐老爷子哈哈大笑,觉得有压力才有动力,这很正常。

何风又不好把万伯伯和孙邵武之间敌对的事情告诉老爷子,只能再次露出一个苦笑。

万萍萍却很高兴,她看着何风,觉得自己的弟弟非常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