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大长公主(1 / 2)

恩科,顾名思义就是皇帝施恩于天下的科举制度的一种形式。

一般的恩科都会在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确定太子以及在文坛出现了了不起的人物的时候才进行。

这种科举制度,一般由皇帝亲手掌握,不容易受到文管集团的制约。

但在官场上恩科出身的官员,比三年一次的正规科举出身的官员身份低一点。

但考试的形式以及内容可没有多少差别。

张昊这次决定以恩科的形式培养人才,实际上也是出于无奈。

他知道自己无法脱离四书五经的范畴来考察,这跟他急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的现状是违背的。

但今年进行恩科利大于弊。

首先他可以用这种方法把大部分读书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科举上,他们就不会参与接下来关于逐步消灭门阀的斗争了。

其次,恩科会让朝廷大多数文官的注意力不得不偏转到这些方面。

一场科举不是说让礼部负责筹办,各部门只需要准备好接待就可以了。

整个天下的文官系统都会因此被拉动。

最后,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传统文人当中,其中很多人都是很有才的。

“知识分子在任何时代都是珍贵的,问题在皇帝能否把这些人才投入到国家发展的方面,还有就是对这些家伙的教育!”张昊夜里在知府府后院散步的时候心里想道。

他最敬佩的一群人说,要是没有用到正路上,知识掌握的越多人越坏。

他深以为然。

但这次的恩科到底要怎么开,张昊心里还有些不太能确定。

这时代,科举还不是八股文,而是有点类似于唐宋时代科举取士的制度。

打个比方,科举考试分为两个不同的种类,一种是明经科,也就是传统的根据四书五经和少量的杂学的考察形式,这种科举出身的官员身份是最高的。

还有一种,是律法、医学、天文、工学以及武举考试。

张昊目前最需要的是后面这种科举考试出身的大量人才。

律法这方面没好说的,他就算要改革当今天下的律法那也需要大量的科举人才来帮助他完成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而医学等杂学的人才对于迅速提高朝廷的实力是很有用的。

倒是这个武举,张昊不抱太大希望。

当今天下的武学人才,大部分都被世家大族和北方三国收买了,这些人就算考上武举,他们也是攫取朝廷公权的。

那要不要取消本次恩科武举考试?

那也不行,那就成了逼迫大部分寒门的武者投靠北方三国。

这时,雨化玄悄然而来。

“没有人给外界透露陛下要开恩科的事情。”雨化玄汇报。

张昊重点询问长公主。

“跟他们有什么关系?”雨化玄愕然。

张昊笑道:“萧氏的人才难道不是朕的子民?”

雨化玄风中凌乱:“可他们是我们的敌人啊!”

“敌人是可以转变成自己人的,自己人也随时都可能转变成敌人,这是个辩证的关系。”张昊道,“京师那边怎么样?”

“镇南王很老实,被宰相敲打过之后,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回到南疆。”雨化玄很为难,“可我们想尽办法试图逼着他立即造反,他没那个胆量啊。”

“不要做这些事,张宇怎么说,到底还是朕的一母同胞,朕打算敲打着让他成为国家的栋梁。”张昊说。

雨化玄嗤之以鼻。

张昊也嗤之以鼻。

这就让雨化玄挠头了。

帝王之术太难搞懂了!

两天后,张昊带着锦衣卫悄然南下。

北方的事情他都安排好了,接下来就看敌人如何出招了,现在得回去稳定朝廷了。

到扬州时,大长公主在郊外等待。

她是先帝的亲妹妹,也是最受先帝信任的公主,常熟那可是个重要的产粮区,她的封地放在常熟,也可见先帝对她的看重。

如今的大长公主已经见了老态,她的儿子都战死在沙场了,如今又怀上了一个,按照她的想法,长大后还是要去从军的。

张昊远远看到,连忙跳下马叩拜。

常熟长公主泪洒官道之上。

她一直以为皇帝对她有看法,因为她太偏向张晨了。

可她一直觉着,张晨不过是一个齐王,青州既然在敌人手里,他连自己的封地都没有,在京师被圈禁着,那日子过得可能不会很好,她偏袒一点没什么。

直到张晨公然造反,她才知道皇帝处境居然那么差。

为此她总觉着对不起皇帝,也对不起先帝。

先帝不喜欢太子,这一点全天下没几个人不懂。

如今太子成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