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秀才闹事?(1 / 2)

萧若水不愧是担任过萧氏国相多年的老练的政客。

就在外廷各方都在为皇帝在试卷类型方面推陈出新而不知所措的时候,萧氏和秦氏的大批士子终于赶到了。

萧氏还好,大部分士子在得知皇帝要开恩科的时候本身就做好了前来参加的准备了。

秦氏那边就过分了。

从秦时冕这个国主到绝大多数读书人,他们精心的计算过这次参加恩科能获取的好处后,试探性的派来了一批根本没资格考上的人。

这些人很大一部分就没有朝廷认可的出身,根本没可能被允许进入考场。

按照秦氏的设计,这些士子到了京师之后,皇帝肯定会取消他们参试的资格。

这样一来,皇帝就成了这些士子的仇人,他们千里迢迢跑到京师,却没有考试的资格,以这些人的品格,他们会闹出点事情来的。

只要这些士子带头闹事,其它没能中举的士子也会纷纷响应。

这样一来,皇帝的恩科考试就成了一个笑话。

皇帝试图拉拢天下士子的心愿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以秦时冕的设计,到那时他们这些诸侯出面,将没法中举的士子拉到他们那边,大小给一个管制,就能不劳而获这些士子的效忠。

所以这批秦氏的士子,是在一些秦氏官员的带领下,融合到萧氏的第二批士子队伍里南下来准备捣乱的。

可当他们到达京师的时候却听说皇帝要标新立异,搞什么新式考卷。

而且京师的民众还透露,皇帝很可能要扩大录取名额,连带着来年的常规科举,这就足够稳定大批读书人了。

秦氏的官员一想这哪行啊,这不是让皇帝得了便宜吗。

于是,他们找萧长岭,试图让萧长岭带头想办法破坏。

新式考卷,人数增多,这两个办法足够打败许多人的阴谋。

必须破坏!

萧长岭也不是傻子,这时候他们可不敢跳出去当外廷那些官员向皇帝表达忠诚的道具。

他果断推选萧若水“担当大任”。

萧长岭很友善地告诉秦氏的士子,萧若水本来就是萧氏的国相,如今在皇朝当上了通政使,可谓是位高权重。

“要是她能透露点什么,或者帮你们做点什么,那你们就更有机会了。”萧长岭蛊惑道。

秦时谅本来想拦住这帮人,他感觉皇帝应该想好了对付他们的办法了。

可萧长岭这么一说,秦时谅觉着很对啊。

萧若水跟皇帝有深仇大恨,岂能不想着报复。

可她不好跟萧氏的士子有什么往来,那是明摆着给皇帝下毒手找借口呢。

但他们秦氏就不同了。

“我们是秦氏的人,要是能找上门去,再怎么说也能给萧若水造成点影响。”秦时谅琢磨,“正面影响就是,萧若水察觉到这么多人跟皇帝的新政改革作对,她要报仇的心思就明确了。”

那负面影响呢?

秦时谅觉着负面影响不过就是萧若水不敢帮秦氏读书人,可这么多人找上门去,萧若水总得估计对皇帝的影响吧?

她一个女人,又和皇帝又深仇大恨岂能不想着报复?

“一旦萧若水被逼上绝路不得不帮我们做点什么,那我们破坏皇帝的计划就更有把握了。”秦时谅眼珠一转乐了。

于是大半夜的,一帮秦氏读书人,大部分明知道自己没资格参加恩科,可又觉着他们人多势众,说不定能迫使皇帝向他们低头,于是纷纷向通政司跑来。

他们为什么没资格参加本次恩科考试啊?

废话,他们连举人的身份都没拿到呢,大部分现在还只是秀才,他们要能参加恩科考试,百分之六十的读书人就都有资格来参加考试。

就这么一群家伙跑到通政司,居然有脸质问萧若水作为通政使为什么不给他们争取参加科举的机会。

他们以为自己是谁?

萧若水坐在衙门里烤着火正在看闲书,只听外面人声鼎沸,顿时吓了一跳。

还有人敢在这个时候跑到皇宫门外造反?

这时值守官吏前来汇报说是一群外地士子,听口音是秦氏来的。

“他们居然质问朝廷既然开了恩科为何不准秀才参加。”官吏都愤怒了。

你一个秀才就像参加恩科考试,而且还是外地的士子。

那京师的士子岂不是童生都可以参加恩科?

萧若水仔细一听便知道,这时秦时谅在试图逼着她做点什么。

作为一个老练的正科,萧若水展现出绝对的政治手腕。

他没有亲自去见这些秀才们,而是让官吏拿着白纸去让秦氏来的秀才写他们有资格参加本次恩科的理由。

天不亮,几百个秦氏来的士子写出了自己能参加恩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