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军制改革刍议(1 / 2)

张昊心头一震,你的意思是?

“老臣以为,陛下允文允武,朝廷群臣无人不剽悍而且讲理,”李永年自夸,“既如此,何不以‘武德’为年号?”

……

就知道!

张昊倒不是不满意这个年号,可他心里想要的其实是“昭武”或者“彰武”啊。

他是刘皇叔的拥趸,也佩服先主和他的那帮弟兄们的作为,对于唐高祖真没什么想法。

于是张昊建议:“不如用昭武?”

“那两位皇贵妃就得改称号,麻烦。”李永年道,“而且我朝讲究的是以理服人,武德充沛,用武德最年号最合适。”

张昊咂咂嘴,看着其他人。

你们也提一提?

梁良没首先表态,看着其他人让他们先建议。

张宇就认为,武德这两个字并不是最合适。

他觉着“神武”最能体现皇朝的特点。

“你坐下吧,还神武呢,你怎么不说干脆用神龙就行?”张昊吐槽,“神龙皇朝这个名字起的也不怎么样。”

张宇大怒瞪着他。

“你少冲我瞪眼珠子,你自己看,”张昊恼火道,“就连王爵,那也是单字亲王双字郡王啊,神龙皇朝怎么看怎么觉着这是个草台班子。”

张宇被气得直接没话说。

赵杰站出来表示:“陛下,这昭武,是不是有点太高调?微臣以为还是武德更好,有武略还得有品德,我皇朝什么时候就凭借武力欺负人?那是拓跋氏才干的事情。”

兵部右侍郎兼京营将军拓跋威龙表示很赞赏:“这话说得对啊,凭武力欺负人,那不就是拓跋氏狼主干的事情?吾皇允文允武,岂能与草台班子一般,微臣赞同武德。”

你也闭嘴,拓跋狼主再不好那也是你叔叔啊!

“可别丢人了,就他那没脑子,还敢当我叔叔?”拓跋威龙嘲笑,“陛下就别考虑这些了,我看武德就很好,神龙也很好。”

张昊看着两个国丈,你们总不会也赞同这个破名字啊。

“武德很好。”柳无双表态。

苏先道:“昭武也好,不过,我两个女儿获封昭贵妃武贵妃,我觉着不能让她们换称号,武德好,就这个。”

梁良这才表示:“老臣以为武德还有一个意图。”

什么?

“以武立国,以德治国,在平定天下之后,可更换为其他的名字。但若用昭武,只体现一个以武立国,体现不出以德治国。”梁良分析认为。

那彰武呢?

“陛下,昭武尚且不足以表达国朝的态度,何况彰武。”赵达道。

这倒也对啊。

若是用彰武,那就表现出一种狂妄的凭武力征服天下的霸主野心,或者奋起反击的悲壮,的确不符合皇朝居高临下在法统上俯瞰天下诸侯的那种视野。

“季汉是不得已的奋起反击,皇朝却是以合法的大一统的视角来完成历史使命,用彰武的确不行。”张昊心道。

于是想了一下,张昊点头通过了年号的确定。

但他同时设立了两个高级将军的职务。

“既然是以武立国,那就不能少武功威慑。”张昊吩咐道,“即日起,朝廷高级将军重新划分。”

国朝初期为了形成一统天下的绝对优势,必然要权力集中在中枢,那时候的神龙国军权,基本上集中在皇朝太祖皇帝亲自担任大都督的五军大都督府。

那时候,大都督是唯一的超品军官级别。

建国之后,国朝拆分五军大都督府,改立五军都督府,分别由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分别统帅大军,名义上接受大司马的约束。

但大司马和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却没有用兵之权,相当于兵部。

当然也不可能有带兵之权。

平时的带兵之权属于各级“镇守将军”,也就是某方向将军或大将军,比如征西大将军,镇西大将军或者征西将军征西将军。

这些将军,又在名义上属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高级军官的统帅。

这种配置显然有助于分化军权,由中枢尤其皇帝掌控军权。

但现在要完成一统大业,这种分权方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张昊现在提出这个,就是为了让战争年代的将领能够放开手脚。

至于控制军队,作为现代灵魂的张昊岂能不知道辎重体系组已完成这一使命。

此事关系到军权,文臣们不敢有什么想法了。

张宇都不想多说。

柳无双和苏先不能不询问。

苏先道:“不知陛下打算怎么调整?”

张昊道:“很简单,对统兵之权和带兵之权要进行更合理的搭配,这一点太尉府要考虑。今天起,太尉兼任大司马,国丈兼任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