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三章 投资小白(2 / 3)

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而且还是那种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千载难逢的良机。

也不明白张楚到底是咋想的,怎么就看中了一个刚刚起步的小汽车制造公司。

这个公司要说投资价值的话,也就是那个汽车生产资质,以及这家公司的一把手,在电池研究领域有着极高造诣的王总了。

投资未来?

扯淡!

通过之前的交流,基本可以断定,张楚对汽车制造领域完全不熟悉。

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张楚一定要把钱投在这个基本上没有人看好的公司身上呢?

即便是拿出全部的专业知识来分析,这位留美双料硕士也想不明白。

算了!

既然张楚跟中了邪一样非要投资,对方也就不再劝说了。

反正也不是他的钱。

现在的问题就简单了,张楚能拿出多少钱,还有就是期望的持股比例。

钱的话,现在的张楚确实不缺。

这里面的片酬、票房分红、广告代言费,还有打擂的奖金。

林林总总的算下来,张楚惊讶的发展,自己居然有3个多亿。

谁能想到,4年前张楚还是个在京影厂门口趴活,一天20块钱的群演。

可现在,他口袋里的钱,居然开始以亿为单位了。

拿出来两个亿投资比雅迪,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张楚还是知道的。

至于持股比例,自然是越多越好。

棒槌!

对方心里一阵吐槽。

反正又不会少了他的佣金,张楚愿意败家,关他毛事。

而且,听说张楚居然能拿的出两亿资金,对方心里还有点仇富了。

他一个金融、法学双硕士海归,还比不上张楚一个戏子。

这可上哪说理去。

将投资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张楚只要坐等就行了。

接下来的几天,张楚连门都没出,每天就是盯着项左练功。

这期间,《飓风营救2》在香江本埠的票房还在不停的上涨。

最为难得的是,上映已经将近20天,似乎依旧没达到那个最高点。

一般情况下,一部电影上映10天,市场潜力也就差不多了。

每天的票房数据会逐渐下滑,期间或许会因为宣传策略得当,出现逆增长,但基本上不会持续太久,而且这种情况很少会出现。

但是,《飓风营救2》似乎是个例外。

陈兰为了方便掌握票房情况,派了大量的人手,前往香江各地的电影院。

得到的反馈是,有大量的观众在看过一遍之后,又纷纷开启了二刷,三刷,甚至是四刷。

为的居然是想要看清楚张楚在片中的一些动作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对此,陈兰也只能感叹捡到宝了。

同时对自家老公的眼光也是尤为佩服。

要知道,最初永盛联系上张楚的时候,张楚还只是一个影视圈的新人,没有什么代表作。

能拿的出手的,也就是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

可项化强依然毫不犹豫的选择在张楚都身上下了重注。

最终得到的回报也是非常喜人。

上一部《飓风营救》,永盛的盈利突破了一亿美元。

并且这还不是全部,往后这笔利润还会持续增加。

现在第二部上映,以目前的势头来看,超过第一部指日可待。

而且,这一次永盛还绕过了嘉禾,直接和东南亚、东瀛、欧洲的片商合作。

利润点比之第一部更高。

不光盈利喜人,还有永盛如今在香江影坛的地位。

以前要仰人鼻息过活,现在就不一样了。

就拿这次永盛绕过嘉禾,同外埠的片商合作来说。

要是放在以前,嘉禾的打压怕是早就到了。

东南亚的票仓,一向被嘉禾当成自家的后花园,从来不肯让香江其它影视公司染指。

这一次,永盛算是触及到了嘉禾的逆鳞,可一直到现在,嘉禾那边居然一点动作都没有。

不但没对永盛进行打压,还增加了《飓风营救2》的排片量。

这一切都是谁带来的?

张楚!

当初的李小龙,凭借着一己之力,改变了香江影坛的格局。

如今又出现了张楚这样的人物。

陈兰也只能庆幸,他们下手最早,提前将张楚招揽到麾下。

或许永盛也能像当初的嘉禾一样,再一次颠覆香江影坛。

转眼一个星期,《飓风营救2》香江本埠票房破亿的那天,张楚又接到了王景华的电话。

投资的事还在谈